2915人已浏览 时间 : 昨天 08:33
导语:圣都并非首个收缩的家装巨头。此前,住范儿就因“大店模式”运营成本过高而倒闭。 为何“大店”突然成了烫手山芋? 此次关闭的多为圣都直营大店,面积普遍在1500-3000平方米,单店初始投入达300万至500万元。
1 、“尊敬的业主,圣都整装扬州/江都/仪征店即日起不再承接新业务……”
6月底至7月初,类似的《告客户书》在江苏二三线城市接连出现。 据不完全统计,芜湖、泰州、扬州(含广陵、江都)、仪征等地陆续闭店,武汉仅保留1家门店。 此次关闭的多为圣都直营大店,面积普遍在1500-3000平方米,单店初始投入达300万至500万元。
2、 圣都并非首个收缩的家装巨头。此前,住范儿就因“大店模式”运营成本过高而倒闭。 为何“大店”突然成了烫手山芋?我觉得有以下几点:
Ø 刚性成本高企:1500平方米的店面年租金就达120万元,再加上固定人工成本与高昂的获客费用,在当前消费需求收缩的背景下,这些成本难以下降,直接侵蚀企业利润;
Ø 现金流依赖风险:贝壳体系内的自有流量优先倾斜给新房业务,而大店模式通常依赖高客单价、长周期的整装项目。今年上半年,整装订单量与签单额均不及预期,直营模式的所有亏损只能由总部承担; 广告 不离职,在职研究生来了(2年制),学信网可查(无需到校) 辰途教育 查看详情
Ø 毛利红线承压:家装公司需支付中介5%、设计师3%、管理层2%的提成,再加上预留售后成本,毛利率必须≥30%才能覆盖成本。 当行业从“增量抢客”转入“存量厮杀”,关店止损便成了“活下去”的首要选择。
3、 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:“圣都的集采价,低到让同行眼红。” 但再低的材料采购价,也填不满运营成本的黑洞。 为保住毛利,不少大店采取“克扣项目经理款项、拖欠供应商账期”的做法,导致口碑下滑。 最终陷入工地延期、供应商断供、差评飙升的恶性循环。(我怎么发现最终还是“游击队”反而靠谱了?)5、 家装大店模式最初对标“家电卖场”,希望用“一站式场景”拉高客单价。 但装修行业非标准化、周期长、交付重,而且这行太检验“人性”了,而人性往往最靠不住,结果就是大店更像一个“重资产黑洞”。 贝壳收购圣都后,曾提出“2024年布局200家直营店、2029年扩展至500家”的宏大计划,如今看来,肯定是完不成了。 有人预测,未来家装行业将呈现“哑铃型”格局——一端是全国性超平台,以数字化整合供应链;另一端是区域微公司,靠口碑做熟客生意。而大而重的“中盘”,很可能被时代淘汰。 这个说法靠谱!
最新评论
在线客服
官方微信
联系电话
返回顶部